2021年暑假,统计与数学学院围绕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积极组织“读懂中国.永远跟党走”暑期社会实践,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14支实践队奔赴祖国各地,通过沉浸式学习党史、深入基层调研、投身志愿服务,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
红色寻访感革命精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统数青年学子走访多个红色圣地,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湖南醴陵、浏阳、陕西延安、甘肃张掖、广东韶关等地都留下了统数学子励志笃行、探访研学的足迹。
在湖南,“史”志不渝队参观了醴陵烈士纪念馆和烈士纪念墙,参访了浏阳秋收起义纪念馆,他们通过孙筱山、赵云霄、陈觉等革命烈士在秋收起义中的英雄事迹,切实地感受到了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了解到那个时代革命者们“要把红布系在颈上,只顾革命不顾生”的奉献精神与革命斗志,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召。
加速完成队前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进行实地考察,深入挖掘了当地红西路军英勇就义、无畏奉献的伟大故事,考察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现状。茶山刘红色研学小队粤北分队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重点关注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和安岗村,深入探究其独特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及红色产业对当地经济的积极影响,聚焦红色旅游同质化问题,助力红色旅游特色化发展。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校团委的安全提示和工作通知,一一得二对不队将实践调研转移到线上。他们通过对本校的学生和身边党龄超过十年的老党员的问卷调查和线上访谈,收集了延安红色革命景区的大众了解以及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普遍认知,并收集素材特别制作了延安红色旅游主题视频,以新颖的形式和全面的视角呈现实践的重要收获。
深入基层展青春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部分实践队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财商教育等社会服务中,在实践中磨砺成长,用青年视角看社会。
当代大学生能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红色乡村行青年实践队做出了尝试。他们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永红村和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刘南村进行实地调查,运用基于大数据的文本挖掘、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专业调研方法,分析永红村等先进景区村庄发展经验,对比相对落后的附近村落,建议其构建旅游资源串珠成链、织线成网的格局,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晋善尽美队聚焦基层治理中家风家教建设情况,实地访谈了近五十户家庭,从多个方面探讨基层情况,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现状总结和优化路径。实践队成员统计2006班李彦青同学谈到,“在入户中真切感受到了基层工作者们的不容易。人们都说大学是象牙塔,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在象牙塔里得不到的东西,需要真真正正走出来去接触去访谈才能发现。”
育财商助振兴小队则以中南大学子独特的视角,在山东省蒙阴县为小学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寻求最优财商教育模式及教育路径。他们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在第二课堂加入通俗易懂的财商课,分为金钱篇、理财篇、品质篇三大板块,兼以防范诈骗的教育,采用数学建模分析方法,在实践中探寻小学财商课堂教学模式。
在江苏省和上海市,国统管工2001小分队对两家转型升级成功的公司及两地政府不同程度的企业及人才招揽政策进行了实地探索,针对两家公司在性质,转型升级过程,战略规划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与归纳。
抗疫抗洪显青年担当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统数学子心怀奉献热血,将志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抗洪抗疫一线,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8月份,扬州、荆州等地疫情点状散发,统数学子主动请缨,在疫情防控志愿者岗位上贡献力量。统计1901班陈文涛在家乡真州镇疫情防控道口卡点值守,化身维持秩序的“小红”,真州镇为此特向我院寄来感谢信;统计2003班韩子文担任岳阳市君山区协助登记社区人员信息、挨家挨户进行社区走访;统计2005班滕蜀萍在攀枝花米易县客运中心担任防疫志愿者,协助乘客信息、核查疫苗接种情况登记;统计2002班易珂雅在小区协助登记社区人员信息并分类,挨家挨户帮住户注册荆康码等。他们用细心、耐心,在疫情防控中把希望和力量、爱心与信心传递给每一个人。
统数青年还积极投身抗洪志愿工作,7月下旬河南新乡洪水突袭,统计2003班胡世强尽自己所能,协助防汛抗洪工作,帮助物资运送和救灾物品发放。他说:“为家乡出一份力,是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做的!”
这个夏天,统数学子带着青年人的成长课题,追寻红色足迹、走入基层、走上抗疫抗洪一线,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展现青年人的活力与担当,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