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
学院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发源于中原大学财经学院1951年开办的统计学系,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办学特色,立足建设高质量理科的发展目标,以统计学为主体,数学、数量经济学为两翼,积极加强与经法管主干学科的交叉融通,明确了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造就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学院的“五个一”奋斗目标,致力于培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具备高水平数据素养和创新能力、文理融通的复合型人才,积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南大实践贡献统数力量。
学科特色突出。学院拥有经济统计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数学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及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一级学科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统计学、数量经济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统计学学科获评B+,数量经济学支撑应用经济学学科获评A-,位列华中地区首位。
教研机构完备。学院设有统计学系、数理与金融统计学系、数学与数量经济学系和大学数学教研中心4个教学单位;配有统计应用实验室、数模应用实验室、数据分析实验室、大数据决策分析实验室4个实验室;拥有政府统计和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大数据研究院、数智发展研究中心、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心、数量经济研究所、大数据统计决策分析研究所、金融数学研究所、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中心、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人工智能优化与决策应用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实际部门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科研实践提供保障。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引育并举,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特色突出、素质高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专任教师97人,教授26人,博导19人,硕导7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人才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名师1人,“文澜青年学者”21人,特聘教授以及兼职教授或合作导师等56人,近60名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专业学会中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经济统计学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应用统计教研室、数量经济教研室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大学数学教研中心团队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荆楚好老师”“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卓越。学院设有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培养经济学学士(经济统计学方向),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合作培养统计学学士(统计学方向),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财务管理双学位实验班,与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共建“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应用统计”双学士学位项目。近年来,本科生、研究生在国际(国内)创新创业类竞赛、科研竞赛中累计获奖千余人(次),在《统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等顶级统计学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多名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学院研究生连年实现100%高质量就业,毕业生以“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和好评。
科研实力强劲。近五年,学院教师获国家级课题立项35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9项、青年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2020—2024年,学院教师发表A+类期刊10篇,A类期刊57篇,A-类期刊62篇,B类期刊111篇,B-类期刊49篇,C类期刊154篇,学院教师出版专著33部。
社会服务有效。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在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全国服务业发展、省(县)域数字经济建设、数智发展研究、深度数据开发以及大数据时代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其中,“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指数经济创新团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先后与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省工商联等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20余项,在新质生产力评价、湖北省民营经济季度运行监测分析等方面形成系列成果,有力支撑了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外交流活跃。学院持续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理念,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学术科研、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的对外交流平台,常态化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推进实施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组织承办“统计与数据科学高峰论坛”“大数据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本硕博联合培养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招聘专业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经济统计、统计交叉、理论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经济学、金融数学、计算数学等。
二、招聘岗位
常年诚招以下各类人才: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博士后若干。
三、招聘条件
岗位基本要求: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及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良好团队合作意识;科研诚信,严谨治学,恪守学术规范;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承担相应岗位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研究能力。
1.具有博士学位,能胜任科学研究和教学任务。
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已经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要求已在本专业重要刊物上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如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力或标志性科研成果,可以作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引进。
3.年龄要求:申请准聘制岗位者,年龄一般要求在35岁以下(199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申请副高级岗位者,年龄一般要求在40岁以下(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申请正高级岗位者,年龄一般要求在45岁以下(198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四、支持政策
1.薪酬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另可享受学科额外支持、高水平成果奖励、超额科研绩效、社会服务及成果转化收入等。
2.职称职务:特别优秀的可提供事业编制,可申请副高及以上岗位。
3.办公条件:提供优质办公环境。
4.住房安家:提供充足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根据需要可申请校内周转房。
5.家属安置:协助推荐、解决配偶工作;协助子女入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6.生活服务:高水平师生服务中心提供全面服务。
7.申报服务:一对一科研辅助对接,全方位精准服务,权威专家指导,校级、院级多轮申报辅导。
五、报名方式
应聘者请将应聘材料电子版发送到统计与数学学院招聘专用邮箱tsxy@zuel.edu.cn。电子邮件标题格式:应聘岗位+专业研究方向+姓名。应聘材料压缩包(PDF格式)包括: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科研成果(论文检索报告、著作、课题)及获奖情况等必备材料。
联系人:向老师
联系电话:027-88385285。